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上海首次“逆行”招商!市长龚正:谁来投?为什么投?投什么?怎么投?

上海首次“逆行”招商!市长龚正:谁来投?为什么投?投什么?怎么投?

来源:园链研究院 时间:2023/5/24 17:09:12 查阅:142

5月19日,成都越凡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宝山区签署了一个协议,打算将创新总部落地上海宝山。这是这家生于成都、成长于成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最大的一次外省投资。


当天,上海也在成都迎来了“第一次”,首次来到在西部的川渝地区举行招商推介,并在成都设立定点招商服务机构。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一直是四川等西部地区招商引资的重点城市。此次上海西向“逆行”招商,是历史首次,也引发了业内广泛关注,为目前火热的招商引资局面又增加新热点。为了帮大家厘清上海招商经验和思路,更好了解他如何通过项目推进招商引资,园小链选取他担任杭州市委书记时的一篇讲话稿供参考,他重点讲述了招商引资过程中谁来投,为什么投,投什么,怎么投等几个核心问题。



一个城市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既要靠政府投资,更要靠社会投资。从政府投资看,无论是扩大债务还是经营土地,空间都比较有限。我认为,这是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


1、坚持“两轮驱动”解决好“谁来投”的问题?


从投资主体看,大的分为两类,一是政府投资,二是社会投资。我们要完成5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的目标,既要靠政府投资,更要靠社会投资。从政府投资看,无论是扩大债务还是经营土地,空间都比较有限。我认为,这是扩大社会有效投资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近三年,我市投资后劲呈逐渐减弱趋势,有很多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回避不了的原因,就是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总量增长较慢、占比逐年降低、产业投资比重较低。对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抢抓机遇,力争打一个翻身仗。我们有这个条件、有这个优势,也有这个信心。现在,我们正面临改革开放、新型城镇化、科技创新、市场化等四大红利,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围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了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允许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放开垄断行业的竞争性业务等一系列举措,这对于扩大社会投资将会起到一个很好的推动作用。我们要充分利用我们民营经济比较发达、市场机制相对成熟、拥有“一基地四中心”金字招牌等优势,进一步加大“引三资”的力度,进一步释放社会投资的潜力。重点要抓好3项工作:


完善市场主体“非禁即入”机制,坚决破除各种准入障碍。把社会投资的活力充分激发出来,首先要清理和修改制约社会投资的政策,解决好“不能投”的问题。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中心镇、小城镇建设,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文化产业、金融服务等领域,让民间资本在更多领域发挥更大作用。之前我们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重点工作分工方案》和《关于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也向社会公布了首批91个拟引进社会资本的实施项目,总投资2074亿元,计划引入社会资本1468亿元。相关责任部门要继续抓紧抓好制定实施细则、清理修改政策和具体落实推进等工作,确保社会资本进得来、做得好。


完善招商引资考核评价机制,着力引进大项目好项目。实践证明,引进一个具有引领性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往往会集聚一批优质配套中小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像宁波的杭州湾新区,大众和吉利两个大项目加上配套项目,总投资达数千亿元。我们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缺少大项目、好项目上。我们要始终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始终坚持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进一步明确产业导向目录、完善工作机制、推进科学招商,坚持选外资、招央企、引浙商(杭商)“三管齐下”,坚持增资招商、以民引外、产业链招商、龙头项目招引、引智引资结合等多措并举,坚持敲门招商、小分队招商、专业招商等多策并用,下最大决心、用最大努力,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突破,确保有若干个投资在2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有一两个投资在5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好项目。选外资,重点要瞄准世界500强企业,特别是一些产业技术领先、集聚能力较强的行业龙头企业。招央企,重点要引进资金实力雄厚、能拉动地方经济的项目。引客商,重点要健全回归客商重大产业升级项目资源要素保障机制,鼓励有实力的客商设立服务端、研发端和总部型机构。


完善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机制,着力激发企业投资意愿。一个企业要想长盛不衰、成为“百年老店”,靠的是研发设计创新、品牌战略、内外营销网络“三宝”。现在很多企业特别是传统企业之所以不敢投、不愿投、不会投,主要就是缺少这“三宝”,走不出“早转早死、不转等死”的困境。我们要正确处理“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的关系,把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更好结合起来,抓住共振点、合拍点,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推进“四换三名”等措施,加大对企业运用“三宝”的支持力度,充分激发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投资意愿。


2、把握“一个关键”解决好“为什么投”的问题?


抓投资,首先要充分认识投资特别是有效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出口的支撑作用,把拉动增长的消费、投资、外需这“三驾马车”掌控好。有效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转型升级的“助推器”、社会和谐的“基础桩”和走在前列的“靠山石”,必须持之以恒抓投资,全力以赴促发展。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定不移扩大有效投资,更好发挥投资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有效投资是关键。从消费的角度看,要实现以消费为主拉动经济增长,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不少措施促进“六个花”,即让老百姓有钱花、敢于花、愿意花、有地花、值得花、放心花,但目前国内消费需求占GDP比重只有50%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20至30个百分点的差距。从出口的角度看,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很无奈。世界银行预计,在国际金融危机发生5年之后,全球经济将有望迎来复苏拐点。但由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中低端产品出口面临发展中国家更加激烈的竞争、高端市场仍由西方发达国家牢牢把握等原因,对中国的企业来说,无论是保份额还是拓市场,都将面临诸多挑战。因此,立足当前看,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的目标,我们既要更加努力地挖掘消费潜力、在扩大内需上下功夫,又要更加努力地拓展外需市场、在扩大出口上下功夫,但最关键、最见效的还是要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想方设法提升有效投资的贡献率。同时,着眼长远看,我们还要充分认识投资具有的增加即期需求和保证未来供给的双重作用,推动经济转型、增强发展后劲、实现充分就业、改善保障民生,都需要投资的有力支撑。没有投入就没有产出,没有增量扩张也不会有存量提升,没有持续的有效投资就不可能保持持续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民生事业的改善提升。


从区域竞争的态势看,有效投资是关键。这几年我们发展“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压力与日俱增。出现这种情况,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投资特别是产业投资方面落后了。虽然纵向比,这些年大家抓有效投资很用心很努力,成效也是有的,但无论是投资规模、增长速度还是项目质量,与兄弟城市比都有不小的差距。我们不唯GDP,但不是不要GDP,而是要追求有质量、有效益的GDP;我们讲不以GDP增长率论英雄,但不是不要GDP增长率,而是要追求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增长率。要在激烈的竞争中保位争先,就必须围绕抓投资总量、抓投资结构、抓投资效益,拿出一股闯劲、韧劲和干劲,敢于与“标兵”“追兵”比一比、赛一赛、拼一拼,为实现高起点上的新发展、继续走在前列打下扎实基础。从解决经济发展的“五大重点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四大难题”看,有效投资同样是关键。我们作出了经济发展“三个新”的形势判断,在分析面临的“四个力(利)”“三大风险”“三大压力”的同时,突出强调了经济可持续发展速度趋缓、发展后劲不强、体制机制障碍、重点难点项目推进缓慢、干部精神状态有所退化等“五大重点问题”和城市管理中的治水、治气、治堵、垃圾处置“四大难题”。如果说这些问题有什么联结点的话,就是都与投资和项目密切相关。可以说,抓住了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也就抓住了解决“五大重点问题”和“四大难题”的“牛鼻子”;抓好了有效投资和重大项目,解决“五大重点问题”和“四大难题”也就有了基础和条件。


3、突出“三个倾斜”解决好“投什么”的问题?


经济要提质增效,关键是投资要有效,否则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要素低效配置,还可能带来产能过剩、企业亏损,甚至企业倒闭、老板“跑路”;而投资要有效,关键是要优化投资结构,紧紧围绕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五个标准”,扩大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投资。为此,我们强调投资和项目要做到“三个倾斜”:政府投资要向基础设施、公共事业、社会事业领域倾斜;建设重点要向副城、组团、中心镇、中心村倾斜;要素配置和工作精力要向重大产业项目倾斜。


抓产业项目,要抓市域统筹。现在项目布局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对产业大项目、好项目,大家都去抢;对一些基础设施项目,大家都往外推。针对这一问题,“杭改十条”提出了明确改革要求,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一是市里成立了产业发展协调委员会,统筹市域层面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二是完善市域内企业迁移的财政利益分配机制,充分调动市、区县(市)多个积极性;三是统筹内外资招商、内外贸发展,完善招商引资机制。


抓产业项目,要抓政策杠杆。优化投资结构,特别是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投资的比重,必须更好发挥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杠杆作用。我们在“杭改十条”中提出,成立市级统筹协调结构,实施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按照调整归并存量、优化增量、限定存续期限的原则,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创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方式与机制,更多地支持企业利用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债融资,参与区域集优债发行,从而更好地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


抓产业项目,要抓亩产效益。现在,我们国土空间、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等都已近极限,倒逼着我们必须抛弃传统路径依赖,突出质量和效益至上,强调“亩产论英雄”。对产业大项目,我们既要提供优惠政策,又要坚持好中选优,把好准入关口,综合考虑项目的环境容量、资源耗度、投资密度、产出效度等因素,特别是要强化节约集约、优地优用导向,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抓紧开展“亩产效益”评价体系试点,实行工业用地分期分阶段供地、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差别化地价和履约保证金等制度,最大限度提升土地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4、推进“四项改革”解决好“怎么投”的问题?


检验我们深化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形成一个良好的投资氛围。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结合深入开展“改革创新年”“项目推进年”“优化服务年”活动,以整合发展平台、清理整合专项资金、完善招商引资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四项改革”为重点,着力破解扩大有效投资、推进重点项目过程中的各种难题。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一流环境。最好的发展环境,就是政府把该放的权放掉,把该管的管好,通过“宽进严管”,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务之急,是要简政放权,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落实政府权力清单和投资项目负面清单“两张清单”,着力破解边减边增、名减实不减、有减有不减、擅自扩大“行政裁量权”、中介机构不规范等难题和顽症,为市场松绑,为企业减负,以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真正做到审批速度最快、审批服务最优、审批环境最好。


整合各类各级产业平台,集聚有效投资。产业平台关键不在于空间大小,而在于里面装了什么。现在产业平台外延扩展已经十分有限,我们更要花大力气解决产业平台普遍存在的缺乏特色、集聚不够、主体重叠等问题。要围绕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实施好“聚焦高新、促进创新”战略计划,推进高新区科技体制创新试点,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坚持蹄急而步稳,切实抓好进一步完善大江东、城西科创两大产业集聚区管理体制两个市委文件的实施,推动大江东产业集聚区早日实现“一个主体、一个平台”,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健全“一区双城”管理架构,发挥好两大产业集聚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要加大各类创新平台整合提升力度,推动省级以上园区转型发展。


强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突破瓶颈制约。抓投资、抓项目,关键还是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狠抓各项任务的落实。要强化责任机制和目标考核,真正把抓投资、抓项目的实绩作为检验各级各部门和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转变的“试金石”,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要继续完善四套班子领导联系、协调等行之有效的项目协调推进制度,进一步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善于运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切实解决好项目打包、用地保障、资金保障等难题。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链-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链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