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全面提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

全面提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

来源:园链研究院 时间:2019/8/19 20:47:00 查阅:3597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要的、最核心的任务。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坚持把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作为推动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切实在健全承接协调机制、建设高质量承接平台、发挥协同示范效应上下真功夫,全面提高我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能力,以更加务实精准的举措做好工作,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时强调,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去五年来,我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自觉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着眼,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不放松,在承接方向上更明晰,在承接平台上更成熟,在产业吸引上更聚焦,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能力建设上更高效,承接了一批区域性专业批发市场,加快与北京产业项目对接协作,以北京现代汽车沧州工厂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制造业疏解项目落户河北,北京95家医药企业已入驻渤海新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已签约亿元以上京津合作项目123个。积极主动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推动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市通州区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加快同城化、一体化,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

       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要求,加快缓解首都“大城市病”,推进产业联动发展,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实现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缩小区域内发展差距,需要下更大气力推进工作,从思想上更加深入认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从战略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更加清晰把握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点难点,从高效承接与加快转型发展相结合的层面更加明确精准承接的政策举措。


深刻认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深刻认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有助于客观评价成绩,理性审视问题,坚定信心再出发,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从战略层面看,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才能腾出更多发展空间,减少冗余功能,实现人口控制这一关键目标。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能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强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京津冀产业空间布局,形成分工合理、链式聚集、创新驱动的新增长极,将探路跨省级行政区区域合作新模式,为人口密集地区集约发展与协同发展提供借鉴。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先导性、引领性、关键性工程,无论是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还是全面提升京津冀区域创新能力、加快京津冀地区生态修复环境改善,抑或是破解北京“大城市病”、补齐河北发展短板,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都是重中之重,是“牛鼻子”所在。

       从实施层面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点和出发点,就是动一动外科手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大城市病’问题”。于北京而言,要在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上双向发力,既要加快建设城市副中心,优化核心功能,又要向雄安新区疏解,打造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只有坚持向内调整和外向发力,强化提升北京首都功能,牵引非首都功能向周边城市疏解,才能在治理北京“大城市病”的同时,为强化“四个中心”的首都功能创造必要条件。于河北而言,要坚持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为重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主动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带动我省廊坊北三县一体化发展。与此同时,要积极打造承接非首都功能的专业化承接平台、微中心,形成集中疏解、集中承接与分散疏解、专业承接相结合的格局,打造形成以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为鲜明特色的新增长极。

       综上所述,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这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进一步凸显强化首都核心功能的根本途径;其二,这是促进北京资源外溢、加强京津冀深层互动、缩小河北与京津发展差距、最终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牵动力。因此,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首要的、最核心的任务,是坚持问题导向、实现目标任务的关键所在。


精准高效施策,全面提高承接能力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紧紧抓住“牛鼻子”不放松,积极稳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广度深度拓展,推动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层面的规划对接、政策协调和执行合作,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优化承接环境,统筹推进疏解项目建设,全面提高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接能力。

       健全承接协调机制。在规划定位上,坚持错位发展、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完善工作任务书和路线图。在三地关系协调上,政府要做到超前谋划,加快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政策对接、配套有力、衔接高效的疏解承接机制。在承接主体建设上,突出聚集优势平台、鼓励集群承接原则,解决好承接微观主体间的过度竞争问题,实现稳妥有序承接。在组织机构保障上,进一步强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规划协调监督评价职能,完善京津冀三地协同办相关权责,发挥行业协会、中心园区、领军企业、社会团体等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沟通协调作用。在协调机制完善上,更多发挥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作用,有效发挥政府政策引导保障作用,充分发挥法治手段约束调节作用,以利益共享、成本共担、优势互补、统筹协调为原则,构建促进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

       建设高质量承接平台。从实际看,有效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建设聚集化、专业化的高质量承接平台是重要途径。要发挥好现有顶层设计的引领作用,按照定位明确、功能完善、软硬配套能力强的要求,本着与功能定位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京津产业转移重点相衔接的原则,在全力抓好雄安新区集中承载地建设的同时,建设好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沧州渤海新区、津冀芦台·汉沽协同发展示范区等重大平台和重点平台,构建功能定位清晰、承接重点突出、布局结构合理的重点承接平台体系,提升特色化专业化承接能力,增强个性化平台、微中心承接服务功能,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优先在一定空间内聚集化、链条式、集中化布局。依托重点园区,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通过建立分校、分院和合作共建等多种形式,优化发展环境,承接教育、医疗等非首都功能,分流进京人员。根据对接功能的相关条件对园区规划进行修订,提升园区产业配套能力,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注重培育新的有发展潜力的承接平台。突出承接平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脉资源、攻关能力等综合优势,鼓励各地各部门积极对接、理性承接、合作建设,健全承接目标绩效考核机制,减少过度竞争和内部消耗,提高精准承接、高效承接能力和水平。

       发挥协同示范效应。坚持试点示范,发挥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平台试点示范作用。积极总结经验推广应用,是加快推进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一条有效途径。加强改革创新,在承接科技、教育、医疗等非首都功能疏解过程中,选取协同发展示范区或三地接壤且发展基础较好的地区,先行建立试点率先探索试验,提高承接效果。共创“共建共管共享”管理模式,在产业转移、财税共享、社会管理等方面,京津冀率先进行共建共管共享先行先试。探索拓宽政府投融资渠道、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质增效的方式方法,围绕重大项目加大公共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发挥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京津冀城际铁路发展基金等作用,鼓励银行贷款和社会资金多渠道多形式参与转移产业聚集区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税收优惠和土地指标配给政策。围绕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积极承接京津科研机构转移,加强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支持河北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与京津开展深度合作。在雄安新区及重点高新区探索创新加快聚集更多领军人才、科研团队、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的政策机制,通过内部优化和京津冀三地政策协同,协力加速解决河北人才、科技等创新资源不足问题。探索创新产业疏解承接、协同发展的信息及风险管控机制,建立京津冀三地信息沟通协调机制,加强疏解承接过程中的资本合作、融资风险管控,完善相关保障措施。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链-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链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