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招商攻略 - 苏州市长吴庆文新论述:大抓招商和企业服务,一个个项目招引!

苏州市长吴庆文新论述:大抓招商和企业服务,一个个项目招引!

来源:园链研究院 时间:2024/3/26 10:47:07 查阅:13

                                            苏州市长吴庆文新论述:大抓招商和企业服务,一个个项目招引!

01吴庆文:大抓招商和企业服务,一个个项目招引、一点点积累优势,力争在招商过程中形成更多优势!
高水平对外开放是苏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走在前、做示范中当好排头兵的重要抓手。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特色和优势,必须继续坚持好、发展好,坚定不移走好改革开放这条“必由之路”。

要加快健全全球化联络渠道和网络,联动整合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商务中心、创新中心、咨询机构,明确专员维护联系,确保网络畅通有效,形成网络整体优势。要持续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加紧落实上级相关决策部署,加速推进外籍人士支付便利化等一揽子举措,不断提升制度创新水平。

要更大力度“走出去、引进来”,着重发挥好长三角境外投资促进中心等特色平台作用,加快打造一流的“走出去”公共服务体系。同时,要继续用好开发区这个优势载体,大抓招商和企业服务,一个个项目招引、一点点积累优势,力争在招商过程中形成更多优势,实现更大突破。
要抓当前、促长远,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再上新台阶。要注重发展新业态,全力推动跨境电商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鼓励外企增资扩股、利润再投,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扎实用好开放载体平台,提升海外商务中心和离岸创新中心功能,加速推动全球范围要素流动与对接合作,更好融入全球创新网络。要持续打好促消费的组合拳,推动商贸业转型升级,严控新建商贸综合体,深入推进嵌入式社区建设,加快补齐公共服务短板。要全力做好一季度“收官”工作,推动服务效能和水平再上新台阶,抓紧兑现各类促进创新的惠企政策,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02吴庆文:苏州怎么做科技招商?
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科技招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对标国内外先进地区发展经验,找准发展着力点。
在人才招引上,要提供精准化引才政策,强化城市宣传,真正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引凤筑巢”机制;
在企业招引上,要强化对“引领型”“链主型”等创新企业招引和培育,加快落地一批产业能级高、产业链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
在机构服务方面,要加强项目梳理规范,确保真正招引到一批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企业;
在平台承载方面,要强化统筹协同,推动园区间结对合作,有序引导创新资源优化布局。
要创新工作方法,对症解题、深化创新,加快提升科技招商综合能力,进一步握牢发展主动权;
要强化综合性要素支撑体系,加大专业化科技创新载体建设力度,全面强化金融资本服务支撑,丰富发展优质科技服务机构;
要完善区域间统筹协同机制,加强科创空间规划布局,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科技招商,以需求为牵引,深化重点区域合作;
要打造数字化招商服务机制,积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产业链、创新链进行分析研判,以数字化推动科技招商能级提升,推动产业创新集群特色化发展。
03吴庆文:怎么做科技招商?
去年9月,我市成立了全国首个实体化运作的市级科招中心,各板块科技招商队伍实现全覆盖,全市新增科技招商项目超万个。
科技招商是培育未来产业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手段,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的重要抓手。抓科技招商就是抓人才、抓创新、抓未来,就是抓“四链融合”、抓新质生产力。各地各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树立坚定不移、矢志不渝抓创新的理念,进一步加大工作推进力度,踏踏实实、扎扎实实招引培育科创企业和项目,打造标志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要营造“创新主体集聚,创新人才荟萃,创新成果涌流,创新活力迸发”开放包容的创新生态,让优质企业和项目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围绕进一步抓好科技招商工作,科技招商的核心是招引高水平团队,要大力招引有专业学识、有技术储备、有创业梦想的团队,引育技术好、团队好、前景好、市场好的企业;基础是加强科招队伍和机制建设,要建优建强科招中心,建立细分领域的专业化招商公司,做好政策统筹和兑现,做优配套服务;关键是营造创新生态,要匹配人才、科技、产业政策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提供专业精准企业服务体系,倡导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定力、眼界和视野,高度重视、肯花精力、投入感情做好科技招商工作。要重视科招人才的培养,给予一线科技招商人员待遇支持、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04吴庆文:对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调研和思考
为了解智能制造现状,分析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前段时间我对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这个课题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推进智能制造的重要意义
(一)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德国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鼓励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物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推进智能生产,建设智能工厂;英、法等国发布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新工业法国计划》等,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提出大力调整制造业结构,将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作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从发达国家的重点布局和推进力度来看,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
(二)智能制造是我国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任务非常迫切。为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国家层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到2020年之前,要同步实施数字化普及、智能化示范,突破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装备,夯实智能制造发展基础,构建智能制造体系等目标,到2025年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制造体系,总体技术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软件研制水平实现大幅提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成熟并推广应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智能转型成效显现。
(三)智能制造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国多地围绕制造强市目标,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创建了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实施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细分行业中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同时,推进智能制造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较为薄弱,区域发展不平衡;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支撑高端智能装备发展的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研发、服务人才相对缺乏等。当前,苏州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
二、智能制造发展的形势分析——以苏州为例
根据调研的情况来看,苏州推进智能制造优势和劣势均有显现,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下面用SWOT分析法将与苏州推进智能制造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的机会和威胁做一分析。
(一)发展智能制造的优势(strengths )。苏州推进智能制造具有四方面的优势,为统筹规划、系统推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是具有坚实的产业基础。苏州已基本形成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体系和实力雄厚的新兴产业体系,产业门类齐全,拥有15万余家工业企业,规上工业产值连续四年超3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突破50%。

二是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已建成国内先进水平的72000Gbps带宽的数字传输骨干网,全市固定宽带接入率达到114%,宽带用户平均速率达38.3Mbps,光纤到户覆盖率达100%。两化融合发展综合指数达到130,两化融合水平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三是智能制造体系初步形成。苏州已经基本形成了包含智能设计、智能制造、智能产品、企业资源计划管理、供应链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体系,生产性企业在研发设计、企业资源管理方面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方面具有较高普及率,部分企业的智能产品处于领先地位,少数企业已经形成了围绕全程供应链的智能工业运行模式。

四是智能制造具有良好支撑体系。苏州目前拥有以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各大科研院所等为代表的高校资源,以41个院士工作站、15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代表的重点研发平台载体。与此同时,IBM、方正、用友、华为、阿里云、科大讯飞、中国移动苏研所等国内国际知名信息化解决方案公司纷纷落户;苏州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等智能制造服务平台相继落地,能够对智能制造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发展智能制造的劣势(weaknesses)。苏州发展智能制造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

一是以供应链为主线的智能管理体系建立还需加强。智能制造的核心之一是供应链的智能化。目前,智能制造在苏州集中度较高的工业领域,尤其是在原材料为代表的流程型行业发展较为迅速,离散型行业尚未普遍建成以供应链为主线的智能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多集中于智能工艺规划和智能在线检测方面。

二是基础共性技术研发能力还需提高。苏州市在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方面的总体研究能力与国内国际先进城市相比还相对较弱,如智能制造硬件,软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设计、验证技术及方法,自动化控制系统整体功能安全评估技术等。从制造企业来看,绝大多数企业以应用智能工业技术为主,尚无企业从事智能工业基础共性技术的研发。另外,智能制造广泛使用工业控制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面临着工控安全和网络安全问题,智能制造系统安全共性问题急需解决。

三是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苏州智能制造应用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以进口产品为主,对外依存度较高。被调研企业反映,在智能设计环节使用的图形化建模与仿真技术、智能工艺规划技术基本被国外技术或产品垄断;智能制造关键性研究也被国内外企业所垄断,包括计算智能在设计与制造领域中的应用、制造工程中的制造信息学、通讯协议和信息网络技术、车间加工过程的智能监视、诊断、补偿和控制、虚拟制造、生产过程的智能调度、规划、仿真与优化等。

四是智能制造产品的质量体系有待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主要包括装备标准、工业互联网或通讯网络的相关标准等。苏州尚未建立以智能制造产品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质量保障体系,主要体现为智能制造的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以及以此标准为依据对智能制造领域涉及的产品和服务进行第三方质量检测的体系尚未建立,标准体系的缺失不利于苏州智能制造快速健康发展。
(三)发展智能制造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总的来看,苏州发展智能制造有三方面的机遇:

一是全球新一轮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带来战略机遇。无论是德国的“工业4.0”战略、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还是日本的“再振兴”战略都是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应用,为苏州弯道超车、跨越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二是我国高度重视智能制造发展带来政策红利。国家对智能制造发展高度重视,在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基础上,相关部委陆续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明确了发展路线图、出台了各类鼓励政策。江苏省相继出台《江苏省企业制造装备升级计划》《江苏省企业互联网化提升计划》,实施“大中型企业智慧化推进计划”“智能制造装备创新发展推进计划”“工业强省建设六大行动”,对企业智能制造重点项目、企业电商拓市、两化融合示范试点等予以专项资金扶持。

三是国家示范城市创建为苏州智能制造发展指明发展路径。2016年苏州列入“中国制造2025”苏南城市群试点示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新动能培育与传统动能提升双轮驱动,致力于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制造体系,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四)发展智能制造的挑战(threats)。苏州发展智能制造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为:

一是全球制造业竞争加剧。一方面,全球金融危机造成的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下降的态势尚未根本转变;另一方面,美国、欧盟重新重视实体经济发展,近期美国政府还公布了减税计划,全球制造业将迎来新一轮国际分工争夺战,制造业分工版图可能因此重构,给苏州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二是区域间竞争日益加剧。目前,国内主要城市纷纷布局智能制造,如上海市将高端装备作为发展重点,并着力打造以机器人为主的高端装备集群;杭州市积极部署“信息经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东莞市近年来大力推进机器换人,促进智能装备快速更新换代;深圳、青岛、福州都在围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全力推动智能制造。面对激烈的区域竞争,苏州不进则退。

三是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压力较大。全市产业规模大、门类多,但产业层次仍然偏低,产业结构偏重偏传统,生产环节大多处于价值链低端,工业增加值率与国际国内先进城市和地区有不小差距。创新能力还不够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对经济的支撑度还不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高端供给不足,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升级还需付出艰苦努力。
三、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4大建议
(一)主攻四大方向。
一是深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强化产用结合,针对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推进工业强基工程,重点在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纳米及微纳制造,新能源汽车材料,新一代显示技术材料,智能电网及超导材料,量子通信等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关键产品和前沿技术,提升工业基础能力。
二是引导智能装备高端突破。统筹做好规划布局,重点突破,集聚发展,建设国内领先的智能产业园区,重点支持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工业园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高新区高档数控机床、智能系统集成等产业集聚发展。
三是加快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针对传感器、工业软件、工控系统、人工智能、系统集成等关键领域突破一批共性技术,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深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培育互联网+制造业的新模式,发展网络化协同研发制造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加快工业云和工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搭建面向广大制造企业的即享云服务平台和工业大数据库,推广应用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试点开展工业云应用免费诊断,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纳米、平板显示等10个重点领域实施一批工业大数据示范应用项目。
四是引导企业提升品牌和质量。以智能制造为抓手,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先行区域。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战略,培育一批智能产品和品牌,支持企业创建省级以上名牌和商标。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加强企业制度改造、产品创新和全面质量管理,着力提高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引导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管理水平、质量档次和品牌影响力。
(二)培育三类主体。
一是培育智能化转型应用主体。扎实推进智能制造“十百千万”工程,采用“诊断免费、技改支持、示范奖励、申报优先”的方式支持企业加快应用高端智能装备,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加快制造业价值链高端延伸。落实财政支持政策,建立多元金融服务手段支持智能制造项目运用的格局,多渠道打通企业智能化技术改造的资金瓶颈。以示范企业为引领,打造在全国有示范意义的智能化标杆项目;推进龙头企业率先进行智能化改造,大力推动纺织、冶金、轻工等行业智能化改造。
二是培育智能装备与技术创新企业。瞄准增材制造、智能医疗器械、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和重大课题,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引导和支持龙头骨干企业、专业机构建设智能制造“双创”平台,整合产业链中小企业创新资源,形成大中小企业和谐共生和融通发展的智能产业生态。
三是培育智能化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大力培育第三方技术服务商,为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诊断服务提供解决方案;大力培育系统集成商,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全流程精准服务,用社会化手段推动企业装备升级。鼓励智能制造核心企业整合智能装备、零部件、信息系统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通过紧密合作、协同创新,重点为纺织、服装、冶金、铸造、家电等传统产业提供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促进传统产业提档升级。
(三)夯实两大基础。
一是提升工业互联网基础。研发新型工业网络设备与系统,构建工业互联网试验验证平台和标识解析系统。依托苏州作为全国首批5G试验网城市,探索开展5G在工业领域的商用试点和布局,推动制造企业开展网络升级改造。开展企业宽带“企企通”工程,实现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和服务“进企业、人车间、联设备、拓市场”。
二是打造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建立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体系,在重点区域、行业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示范平台,重点建设智能工业融合发展中心、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中国制造业知识服务中心、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和智能制造产业联盟等服务载体,为企业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和系统解决方案服务。
(四)构建三大机制。
一是构建多领域融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深入推动本地企业与中外高校、大院大所创新合作发展,依托中科院纳米所、医工所,工信部电子五所等机构的研发能力,促进智能制造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发展。加强与中国工程院合作,深化院士苏州行活动,为企业承担国家重大专项提供技术支撑。落实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推进苏州工业研究院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和应用。
二是构建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协同创新机制。鼓励智能制造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创造条件支持骨干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国家、省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推进大企业和领军企业先进技术研究院等新型创新载体建设,提高企业研发投人占销售收入比重。鼓励智能制造服务商建设国家实验室等各类实验室,为智能制造企业提供开放的检验检测技术平台。
三是构建内外资源集聚共享开放合作机制。加强对外交流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华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并购、参股国外先进的研发制造企业,在智能制造标准制定、知识产权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依据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制定企业标准并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制(修)订。

阅读全文
园区招商找园链-招商代理 招商执行 资源挖掘 资源对接
园区入驻 体验园链招商服务
马上体验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大数据招商新模式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专业招商对接落地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重大商机及时推荐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线上线下精准对接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智慧系统全网推广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精准流量海量资源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专业客服全天服务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政府推荐信誉保证

相关文章